最新目录

高速铁路小型预制构件自动化施工技术研究

来源:湿法冶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罗支贵(1986-),男,安徽宿松人,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,本科,工学学士,高级工程师。专业方向:道路与桥梁。 1 引言 高速铁路施工中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是铁路建设中

罗支贵(1986-),男,安徽宿松人,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,本科,工学学士,高级工程师。专业方向:道路与桥梁。

1 引言

高速铁路施工中小型预制构件施工是铁路建设中最后一道实体工序,也是提高整体铁路施工形象的关键工序,是铁路建设的靓丽名片。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,预制构件生产的需求在不断加大,标准也在不断提高,传统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的生产需求。因此,具有质量高、效率高、成本低等优势的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应用,不仅是时代的需求,更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。本文就高速铁路小型预制构件自动化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。

2 现状

目前,高速铁路小型预制构件施工常见的有两种模式。①原始粗放的加工模式。该模式沿线多点布置,采用塑料模具或组合式钢模具就地浇筑,场地分散、标准化程度低,前期投入少但劳动强度大,质量差,且各自运输,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,产生大量废物垃圾,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。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及行业要求,已无法满足需求。②集中加工模式。该模式集中加工线路所需构件,但投入高,占地大,部分采用了一些工装,少量工序降低劳动强度,但总体上劳动强度没有明显降低,质量参差不齐,受人为因素影响大。随着铁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,高速铁路小型预制构件的施工迫切需要技术革新。

3 “干法”生产技术

3.1 “干法”生产技术简介

图1 干法线示意图

“干法”生产技术是一种先对构件进行养护,再脱模的自动化生产技术。构件“干法”生产线(以下简称“干法线”)布置如图1所示,生产流程如下。

整个生产线可分为布料线、脱模线、养护窑、子母车等部分。干法线中间为布料线,两侧为脱模线,将清理完毕并放入钢筋的模板运送至布料线;模板在布料口下布料、振捣,完成后,送至码垛区,两个一组码垛;子母运输车将码垛好的模板转运至右边的养护窑中,待达到强度后,再转运至脱模线;在脱模台上将成品放在托盘上码垛,码垛完成后,由AGV叉车转运至成品堆放区,对模板进行清理,放入钢筋,开始下一循环。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。

3.2 模具技术

所有预制件所需模板均采用定型钢模板或组合钢模,模板委托专业模板厂家设计,需满足预制构件的结构尺寸、刚度、耐久性的设计标准要求,满足脱模效率、成型样式、浇筑振捣、循环周转、生产线上安装拆卸等自动化施工要求,通过审核后加工制作。模板进场后先对模板进行清理,检查尺量有无变形情况,除锈打磨光洁,刷脱模剂拼装成型待用。浇筑前一小时左右用喷枪均匀喷涂脱模剂。混凝土强度上升至50%即可进行拆模,拆模过程中应小心,确保不出现啃边、掉角及磕碰现象,先期工艺性试验阶段对脱模的相关参数进行记录,为快速脱模技术提供指导。脱模后清理模板,进入下一循环使用。

图2 干法生产工艺流程图

如图3所示,以遮板模板为例,模具为钢模,面板主材为Q235钢板,支撑结构为钢板,整个模板以模板支架、底模板、四块侧模板组成,除侧模板之间通过锁扣实现锁紧外,整个结构以螺栓连接,便于实现快速装拆。当放入钢筋后,四块侧模板关闭,相互之间通过锁扣锁紧,如图4所示。当脱模时,松开锁扣,打开模板即可。

图3 路基电缆槽构件模板(左侧打开,右侧关闭)

图4 锁扣连接

3.3 自动振捣

混凝土由拌合站拌制,由布料车运至布料平台上方,自动布料浇筑。浇筑过程在振动平台上进行,振动时间为1~2m in,直至混凝土中的气泡完全散尽,混凝土表面平整后,关闭振动台,准备转运至养护区。

图5 振捣示意图

一般,振捣时是将模板水平放置在振动台上,如图5右侧所示,经过这种振捣后的有些预制构件(如遮板)往往由于边角上的气泡无法完全排出,从而导致边角处混凝土质量差。干法线在一次振捣后,进入养护区前,设置了二次倾斜振捣,如图5左侧所示,这样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,提高了边角混凝土质量。

3.4 存储养护

预制构件在浇筑完成后,进入码垛台,两个一组,有子母运输车转运至养护窑内,对养护窑进行温湿度和时间设定,待养护结束后,子母车自动将其转运至脱模线进行脱模,如图6所示。考虑采用低温集中蒸汽养护的形式,其具有以下优点:①可大批量生产,进出仓与生产线节拍同步;②节省能源,窑内温度保持为恒温,热能利用率高;③码垛机采用自动控制,进出仓方便;④热量损失小,只是开门时间产生热损。

文章来源:《湿法冶金》 网址: http://www.sfyjzz.cn/qikandaodu/2021/0302/421.html



上一篇:活化湿法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及高低
下一篇:基于高黏剂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工艺对比研究

湿法冶金投稿 | 湿法冶金编辑部| 湿法冶金版面费 | 湿法冶金论文发表 | 湿法冶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湿法冶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13135114596(微信同号) 投稿邮箱:kf@400qikan.com